一、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基本情况

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92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201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目前济南市唯一一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主导产业集聚区、生态建设示范区、对接济南新城区、体制创新先行区”的发展定位,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日益优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已通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项国际标准管理体系认证,是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先进机械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级重型汽车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级有机高分子材料基地、山东省科学发展示范园区。通过多年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中国重汽、德国曼、特雷克斯、三一重工、可口可乐、银鹭、娃哈哈、安莉芳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发展,形成了交通装备、机械制造、精细化工、食品饮料四大主导产业。主导产业的销售收入占到了开发区总收入的80%以上。

二、循环化改造工作情况

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和节能减排的要求,积极引导、整合、规范和提升煤炭、化工、建材等产业,走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之路。根据《山东省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工作方案》等有关通知要求,结合园区发展实际,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委托山东大学编制了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并于2013年6月通过省级评审。

(一)工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目标任务落实。园区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园区循环化改造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从制定规划、政策入手,通过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大循环经济投入,全力推进循环经济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建设和节能减排重点项目建设,使全市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工作稳步开展。

二是推进产业生态化,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一方面按照“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坚持做大做强交通装备、机械制造、精细化工和食品饮料等四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产业集聚效益。另一方面鼓励引导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积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一是清洁生产方面。

三是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构建循环经济型产业体系。一方面招商引资做“加法”,提高“门槛”,把资源、政策重点向高科技、环保型项目倾斜,着力引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大项目,对每个新上项目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对不符合国家节能政策,超出能耗平均水平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立项。另一方面节能减排做“减法”,对城区水泥、制药等企业全部实施搬迁改造,先后关停小煤窑、小铸锻、小砖瓦厂、小耐火材料厂900多家。

四是研究开发并推广应用一批关键技术。积极开发应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主要发展了以太阳能光热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以地热能为重点的再生能源产业、以有机高分子材料、环保建筑节能材料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大力推广应用先进成熟节能技术和产品,例如水泥行业的助磨剂技术;热电行业的冷却水余热利用;化肥行业的造气炉烟气余热回收、造气炉渣综合利用技术;以及推广应用循环流化床锅炉、秸秆锅炉、绿色照明、电机变频调速技术和产品,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大力推进节能创新,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与部分重点用能单位签订节能自愿协议,取得良好效果。

(二)工作成效

按照产业相近、产品连接、优势互补的原则,合理安置项目,统一供水供气,治污设施共享,推动产业由集聚优势转化为生态发展优势。

一是化工工业园内各企业原材料、能源弃物基本实现了循环利用。以大化集团、日月化工、圣泉集团、中氟化工、胜邦绿野等企业发展重点,紧紧围绕化肥、树脂、农药、氟材料四大重点产品,全面提升合成氨生产能力,拉长煤化工产业链,重点培育聚乙烯等氟材料,加快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及农药中间体等精细化工产品和生物化产品。精细化工发展重点是产业链延伸,向集聚化、系列化、高科技方向发展,从而形成上下游衔接配套的化工生态产业链。重点示范圣泉集团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优势,加强对玉米芯等植物秸杆的综合利用,形成了糠醛—糠醇—呋喃树脂等四条产业链。形成了良好的秸秆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群体。 

二是以埠村煤矿为中心,依托煤炭资源,发展园中园的循环经济模式,突出抓好煤炭生产源头、综合利用过程、清洁生产末端三个环节的节能减排工作,构建了“煤——电——材”产业链。

三是以复强动力和柳工为主的再制造项目,构建了“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产学研相结合、既循环又经济自主创新的中国特色再制造模式”。 有利于转变传统“开采-冶炼-制造-废弃”的线性增长模式,发展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而且不产生固体废物,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降低80%以上。

(三)工作打算

为进一步优化园区资源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将以园区循环化改造方案为指导,按照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3R原则,突出资源就地转化,废物就地资源化,通过对园区产业进行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等循环化改造,全面构建以机械制造、交通装备、精细化工、食品饮料为主导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一是优化产业结构,以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实施“环渤海经济圈”和“济南东部产业带”发展战略,以提高资源产出率和减少废物排放为目标,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布局,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低碳发展、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依托循环化改造重点支撑项目,紧紧围绕公共服务设施保障体系和循环经济产业链,大力推进节能、节水、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创新组织管理机制,健全保障措施,使园区的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污染物排放明显降低。

二是拓展和优化行业内部及行业间的产品链和废物链,纵向延伸成链,横向耦合成网,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三是以清洁生产为切入点和优先行动领域,加强技术创新,推进先进交通装备、机械制造、精细化工、食品饮料四大主导产业循环化改造重点项目建设,提高工艺水平和产品附加值。

四是拓展再制造、电厂、煤炭和铸锻造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

五是以调整产业结构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现有产业升级改造,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培育特色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烟气脱硫改造、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建立物质、能量高效利用和基础设施、信息集成共享机制,形成支持产业发展的良好支撑体系。

六是完善政策措施,发挥市场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强化宣传教育,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公众参与的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实现工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相容、节能降耗与减污增效并举,生态良性循环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附件:
  • 微信公众号

  • 秘书处微博

无废园区建设指引

进行无废园区建设是我国全面推行绿色发展,实现国家制造强国战略的有力保障。绿盟在中国生态环境部和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的指导下,联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经开区、“11+5”试点城市生态环境局及试点内工业园区管理机构编制了这本建设的实操性指南,为“无废园区”建设提供指引。

报告下载>
  • 主办单位: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发展联盟
  • 技术支持电话:022-66371809
  • 版权所有:天津泰达低碳经济促进中心有限公司(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发展联盟秘书处)
  • 京ICP备2020035841号-2
  • 网站管理及技术支持:国家级经开区绿色发展联盟绿色数据中心

绿盟官方信息发布渠道

绿盟最新视点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