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园区

ECO-NETDZ


中新广州知识城是中新两国跨国合作的标志性项目之一,是广东省以及新加坡政府共同倡导创立的广东经济转型样板。2010年6月30日,中新广州知识城奠基,致力于打造一座宜居、宜业、宜乐的知识型城市家园。知识城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湾顶”,位于广州市的几何中心,预计可容纳60多万居住人口,服务周边数百万人口。知识城秉持生态优先,创新导向的建设理念,重点围绕“IAB+NEM”战略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目前,园区主要发展的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科教服务、文化创意、总部经济。

9.png


绿色足迹

ECO-NETDZ


在这里,看似普通的小区,其实藏着各种对付雨水的“秘密武器”。在全球城镇化进程中,水是一个城市发展重要的制约因素。如何解决城市“缺水、内涝、水脏”的难题?中国给出的答案是建设“海绵城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新广州知识城(下称“知识城”)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以高建设标准,全力打造区域特色的海绵城市发展体系,打造独特的“大海绵体”。

积极探索新时代广州道路新标准

开车经过知识城广河北辅路,路两边的绿化和人行道没有什么特别。但下车走近路边看,就会发现特别之处:路边建设有一个雨水花园,花园周边种有鸢尾、山菅等植物。下雨时,花园不仅能储存,还能净化雨水。广州的土下渗性比较差,雨水花园的土是将本地土经过更换建成的。

顺着大路往前走,一大片下凹式,而不是常见的拱起式的绿地映入眼帘。这是因为在设计时,更加注重营造起伏地形,通过生态草沟、下凹式绿地净化、迟滞、储存、下渗雨水。道路全线景观绿化设计充分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综合措施实现生态自净功能。

要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近年来,作为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缓解城市内涝的一项重大工程,海绵城市建设在全国许多城市陆续铺开,城市发展方式迎来重大转变。“自然、生态、绿色、治水”的美好图景正在加速实现,许多城市也在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变得“表里如一”。

知识城结合区位发展定位,全面分析当地自然地理、水文等特征,全市率先研究编制《中新广州知识城海绵城市建设顶层规划与实施方案》,确定建设总体思路和重点项目,提出知识城总年径流控制率按85%进行控制。

这一建设标准,在华南地区首屈一指。知识城范围内全部居住小区、企业、市政道路、绿化景观项目,无论是财政投资还是社会投资,均全面落实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海绵城市建设100%管控,建设力度之大,超乎想象。

目前,创新大道、开放大道全面融入海绵城市和新加坡以人为本设计等理念。

11.png

人工湖实现雨洪蓄调多方调度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一座城市最灵动的元素、最宝贵的资源。

摊开知识城的地图,有两个大面积的蓝色区域,分别是凤凰湖和九龙湖,也是知识城的两个人工湖。地势相对较高的知识城,为什么要挖掘人工湖?

如果海绵城市分为大海绵、中海绵和小海绵,那么凤凰湖就是一个典型的大海绵。原来,凤凰湖位于中新知识城南起步区流沙河中游,九龙大道西侧,是一个雨洪蓄调工程。湖区具备雨洪调蓄功能,兼备公园、景观等功能。

从一侧走进凤凰湖,午后阳光照射下的湖面略显平静,湖水清澈干净。肉眼看,湖边可见睡莲和各种水生植物。亲水木栈道、观景亭、湖景长廊、岩石岛、水岸舞台、游船码头、景观桥等依次呈现在眼前。

走近浅水区域,可见落羽杉林及各种丰富的水生植物。细心的人会注意到,岸边并不是硬质的,而是保持了原生态的泥土。这一切都是为了维持生物的多样性,打造湿地景观,净化湖区水质。走在亲水木栈道上,充分享受人在林中走,鸟在树上鸣的幽静气氛,好一派人景一体山水相融的幸福景色。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很难想象之前这里只是一个低洼地,在寸土寸金的广州,这么大地方不建楼,只为了让我们的城市更安全、更美好。

项目东西长约900米,南北宽约600米。常水位标高35米,最高水位标高35.6米,最低水位34.5米,湖底标高31米。湖区最大库容量约61万立方米(最高水位),一般库容量51.67万立方米(常水位标高),年平均径流量495万立方米,控制集雨面积5.15平方公里。

当天气干燥时,湖水蒸发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每当雨季来临,凤凰湖储存雨水进行调蓄。同时,结合中国传统山水园林的造园手法,塑造山、水、城、林一体的空间体验,为居民营造安全、优美的生活。

12.png

所有房建类项目全面融入海绵城市元素

从外面看,知识城国际领军人才集聚区一期是一个普通的在建项目。走进才发现,这里的地上地下隐藏着各种对付雨水的“秘密武器”。

走进在建工地,右边一块白色鹅卵石区域迅速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因为平时没有水所以叫旱溪。坡道上种满了各种植物,下雨天雨水经过草地净化流入旱溪进行储存,只有超过设计容量才通过雨水井溢流出去,溢流出去后再进入市政管网。旱溪不仅过滤杂质,还能储存雨水从而削峰减流。

城市内涝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发展中不能忽视的问题,市民频频在城市“看海”,甚至一些特大暴雨还造成市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损失。而旱溪的设计具有延缓和净化功能,做到小雨存起来,中雨慢慢排出去。

沿着台阶而上,大片黑色透水混凝土广场刚刚建好。工作人员在现场拿起一瓶矿泉水向下倾倒,肉眼可见水透过混凝土流下去,混凝土上基本看不到积水。原来,虽然看起来没有区别,但并不是普通的混凝土,透水混凝土下面还设计有下渗层和导流管。下雨的时候,行人走在上面就能做到“不湿鞋”。

展厅右侧,工人们正在种植花草。紫色的蓝花草、嫩绿的金边黄杨……每一层的花草颜色和品种都不一样。从下往上看,梯形的绿化带形成了错落有致的彩色草阶。“每一层都可以净化。”一名工作人员现场介绍,植物选择也有讲究,既要耐旱还要耐涝。

该项目位于知识城主城区内的南起步区的中心位置,广州知识城创新创业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施建新介绍,结合项目的活动功能布局,海绵城市设计结合景观设计,合理布局各类海绵设施,包括下凹绿地、旱溪、透水铺装、嵌草砖等。

据悉,一期A区用地面积约18050平方米,用地红线内景观设计面积11303.3平方米,其中,下凹绿地面积为2122.91平方米,透水铺装面积为2189.38平方米,整个项目旱溪面积为505.1平方米。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多目标融合的系统性工程,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知识城正积极推进海绵城市示范项目建设,打造独特的“大海绵体”。

“净化”快人一步,“积存”收放自如。“海绵城市”建设就是要打破传统的“以排为主”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将建筑、道路、绿地等城市基础设施作为载体,下雨时滞水、吸水、蓄水、渗水、排水,而在需要时则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



附件:
  • 微信公众号

  • 秘书处微博

无废园区建设指引

进行无废园区建设是我国全面推行绿色发展,实现国家制造强国战略的有力保障。绿盟在中国生态环境部和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的指导下,联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经开区、“11+5”试点城市生态环境局及试点内工业园区管理机构编制了这本建设的实操性指南,为“无废园区”建设提供指引。

报告下载>
  • 主办单位: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发展联盟
  • 技术支持电话:022-66371809
  • 版权所有:天津泰达低碳经济促进中心有限公司(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发展联盟秘书处)
  • 京ICP备2020035841号-2
  • 网站管理及技术支持:国家级经开区绿色发展联盟绿色数据中心

绿盟官方信息发布渠道

绿盟最新视点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