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园区

ECO-NETDZ




威海南海新区是国务院批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点建设的海洋经济新区,核心起步区160平方公里,建设有三大功能区:东部临港产业区,西部旅游度假区,中部综合商务区,着力建设富有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化、国际化滨海新城。

在产业方面,重点发展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洋新材料、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等产业集群,建立以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打造蓝色经济新动能聚集区。区内有润辉生物、银泽生物、德瑞博、科博乐、纳川管材、冠通管材、三合永等品牌。


威海南海新区.jpg



绿色足迹

ECO-NETDZ




规划引导 建立绿色产业体系

南海新区通过《威海市南海海洋经济新区核心区总体规划(2013-2020年)》和《威海海洋生态经济(蓝碳产业)示范园区规划(2021-2030)》规划建设科技创新引领、生态技术主导、产业综合发展的生态经济产业示范区。大力发展以“低碳”为特征的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开展海洋生态环保相关检测仪器、设备的设计、生产与制造,搭建海洋废弃物再生资源处理产业链。


威海南海新区2.jpg

强化平台 激发技术创新活力

南海新区以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威海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学威海研究院、吉林大学仿生研究院、威海市蓝色经济研究院等科研单位为基础集中强化打造一批海洋技术创新平台,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大力推进“基地+项目+人才”模式建设,并通过“联盟+学会”的方式建设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博士后工作站、创新(创业)基地、人才驿站等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

威海南海新区3.jpg

科技创新 探索低碳新路径

南海新区在探索生态产业化路径,开创海洋领域低碳创新发展方面进行了系列尝试。利用科技创新,挖掘海洋碳汇潜力,推动焦念志院士工作站、海洋负排放研究中心、海洋生态监测示范基地建设,促成海洋碳汇在低碳发展、助力碳中和中发挥重要作用。主导完成了国内首个符合《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的蓝碳方法学及配套项目文件编制。已完成《海带栽培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技术规范》的行业团体标准审查和立项工作。

威海南海新区5.jpeg

生态优先 打造绿色低碳园区

南海新区始终坚持“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融理念,生态优先,大力支持生态保护与修复。2019年以来,南海新区通过保护和修复,恢复盐地碱蓬湿地生态系统1000余亩。建成滨海生态种质繁育与开发示范基地和生态修复与治理示范基地,对滨海湿地和河口区域进行了生态修复和人工增汇。新区依托发达水系建起了五垒岛湾国家湿地公园,吸引300余种鸟类栖息;修复建成金花河湿地公园,为园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威海南海新区6.jpg

深化交流 促进国内国际合作

截至2021年,南海新区已承办“2018蓝碳倡议国际论坛”、“2019海洋生态经济国际论坛”、“2020海洋生态经济国际论坛”、2020“海洋负排放 支撑碳中和”国际研讨会等多次蓝碳及相关领域国际性论坛。举办蓝碳相关研讨会、学术交流会、方法学讨论会、公益性推荐会等30余次,促进了蓝碳领域的国内外交流,助力南海新区绿色低碳模式发展。


附件:
  • 微信公众号

  • 秘书处微博

无废园区建设指引

进行无废园区建设是我国全面推行绿色发展,实现国家制造强国战略的有力保障。绿盟在中国生态环境部和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的指导下,联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经开区、“11+5”试点城市生态环境局及试点内工业园区管理机构编制了这本建设的实操性指南,为“无废园区”建设提供指引。

报告下载>
  • 主办单位: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发展联盟
  • 技术支持电话:022-66371809
  • 版权所有:天津泰达低碳经济促进中心有限公司(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发展联盟秘书处)
  • 京ICP备2020035841号-2
  • 网站管理及技术支持:国家级经开区绿色发展联盟绿色数据中心

绿盟官方信息发布渠道

绿盟最新视点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