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 加速电力能源行业绿色转型低碳发展
时间:2022-08-16
走进园区
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太仓港经开区”)1993年成立,2011年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太仓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太仓港经开区拥有38.8公里长江黄金岸线,陆域规划控制面积261.8平方公里,实际管辖面积144平方公里,集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和一类口岸三大国家级平台。20年来,太仓港经开区以争创开发区为目标,开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已形成了新能源、新材料、重大装备、石油化工、轻工造纸、精密机械、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优势产业,成为太仓对外开放、产业带动、优势辐射的经济高地。
绿色足迹
太仓港经开区作为苏州沿江板块重要的经济技术开发,近年来加快对电力能源行业绿色转型发展予以引导和支持,让煤电企业认真履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
转变电力能源结构实现绿色低碳
光伏发电系统的建设可达到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节约不可再生化石资源的目的,将大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还可节约大量淡水资源,对改善大气环境有积极的作用,对于当地的环境保护、减少大气污染具有积极的作用,并有明显的节能减碳效果。华能太仓电厂于2021年完成了新建5.1MW 分布式光伏项目和23.5MW+二期6.8MW屋面分布式光伏项目。
光伏项目利用华能太仓电厂厂区现有厂房屋顶安装光伏发电系统,装机容量4.8MW,接入方式采用“自发自用,余量上网”,年均发电量为465万kW•h,按照火电煤耗(标准煤)每度电耗煤314g,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460.9912t、SO2 排放量约12.42t、CO2 排放量约3652.48t。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总装机容量30.3MW,一期BIPV 屋面总装机容量为23.5MW,二期彩钢瓦屋顶总装机容量为6.8MW,年平均上网电量为2900万kW•h,按照火电煤耗(标准煤)每度电耗煤314g,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0.9110万t、SO2 排放量约77.43t、氮氧化合物82.62t、CO2 排放量约2.47万t。
增加技术投入发展循环经济降低排放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充分发挥存量机组作用,提升华能集团可再生能源比例,降低火电机组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增加企业经营效益,同时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实现污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规模化处置,华能太仓电厂在已建成年处理6.6万吨市政、印染污泥的燃煤耦合污泥掺烧项目的基础上,计划筹建年处理市政污泥9万吨的二期污泥项目。二期项目建成后年处理湿污泥9.9万吨(80%含水率),可减少标准煤7586吨,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2.25万吨、烟尘1.5吨、二氧化硫6.6吨、氮氧化物17.85吨,对于火力发电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 专栏 #
污水处理厂变身景观公园
绿草织碧毯、流水绕亭阁,彩砖步道、小桥流水,这个夏天,漫步在乐清市虹桥污水处理厂将仿佛步行在环境清幽的公园内。经过生态改造提升后,从空中俯瞰,整个太仓市港城组团污水处理厂犹如一个湿地公园,呈现一派绿树成荫、碧波荡漾的新貌。

湿地总鸟瞰图
2019年太仓市港城组团污水处理厂配套生态湿地处理净水工程项目,构建沿江生态缓冲区。项目位于太仓市杨林塘南侧、污水处理厂西侧,紧邻港城污水处理厂,占地11公顷(165亩),采用“复合垂直流湿地+表面人工流湿地+沉水植物塘”的组合处理工艺对港区污水处理厂尾水提标、提优,深度处理港城组团污水处理厂尾水,日处理规模为3万立方,最终排入六里塘,保障受纳水体水质。设计出水水质为地表类四类水标准,实际出水水质在稳定达到准四类水标准外,各项指标均能接近准三类出水。

生态湿地处理工程工艺流程图
项目能够将处理后的尾水,再通过生态湿地净化后排放到内河(六里塘),隔绝了企业的长江排放口,起到了生态安全缓冲区的作用,同时也保障了长江水源安全及长江生态,削减入长江污染负荷。同时,干净水源将补充区域地表水体,改善水环境质量,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