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园区

1646462937694.png

国家级浏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前身为浏阳工业园,创立于1997年,2001年9月,更名为浏阳生物医药园。2006年10月,经国家发改委批准为中西部地区第一个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2010年10月,经国家科技部批准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基地。2012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长沙市获批成立的第3家国家级经开区。2020年4月,浏阳经开区与浏阳高新区合并为浏阳经开区(高新区),按照长沙市打造“一体两翼”的战略布局,高起点、高标准打造金阳新城。

绿色足迹

近年来,浏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浏阳经开区)积极打造现代化产业新城,形成了优质的教育、科技、卫生、文化和旅游等城市配套资源,园区正努力由工业园区向产业新城转变、由一般性园区向全国一流园区转变、由无母城依托向以长沙城区为依托转变的浏阳经开区正在抢抓长沙和浏阳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与 IGMC 试点建设的机遇,实现园区的转型升级。

2017年,浏阳经开区正式加入国际绿色范例新城(IGMC)倡议,成为“国际绿色范例新城倡议全球伙伴”和国内首家列入国际绿色范例新城试点的产业园区。(“国际绿色范例新城标准”是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政府的支持下,由全球人居环境论坛在联合国总部发起,指导和评估可持续城市发展的先进标准。它与联合国在2016年发布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新城市议程》相契合,为地区和城市层面的具体实施提供了技术方法和评估手段。)

1646463011065.png

浏阳经开区通过导入IGMC标准,从空间规划和开发、基本服务、经济、环境、社会和文化六个维度入手,全面提升园区规划建设品质和可持续发展水平,深化产城融合,健全公共服务,改善人居环境,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全面提升城市活力和竞争力,建设安全、可持续、高效、公平、个性、繁荣和幸福的绿色科技文化新城,为绿色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做出示范。

1646463045593.jpg

浏阳经开区加入 “IGMC倡议试点”签约仪式

IGMC试点提升过程中,浏阳经开区聚焦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园区的雨污混流治理工作。浏阳经开区管委会通过制定管网提质改造方案,完善园区排水设施建设,加快北园污水处理厂和污水干管的建设速度,改造清理现有泵站和污水管道等措施,提高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到2020年,浏阳经开区督促实施了98处排水口改造,协助128个企业制定了雨污混流改造方案,已整改完成并确认验收企业128家,达标率100%;新建排水井65个,改造排水井132个,清理排水井87座,建设排水管道16.7公里。

全面完成了国家和省内下达的节能降耗、碳排放下降目标,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基本建成。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 90.2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84.47%,中水回用率达到 33.5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 93.55%。

1646463077850.jpg

同时,浏阳经开区聚焦可持续空间规划与发展,在紫星广场商务区和智中心项目中逐步探索导入IGMC标准。以紫星广场商务区为例,繁华临街段处理较好,每100米的临街商店和建筑人行入口平均大于5个。在交通组织上实施人车分流,收集雨水循环利用,与周边设施具有较好的连通性;智中心项目在街区尺度与路网密度、环保节能建筑以及屋顶绿化等方面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

附件:
  • 微信公众号

  • 秘书处微博

无废园区建设指引

进行无废园区建设是我国全面推行绿色发展,实现国家制造强国战略的有力保障。绿盟在中国生态环境部和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的指导下,联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经开区、“11+5”试点城市生态环境局及试点内工业园区管理机构编制了这本建设的实操性指南,为“无废园区”建设提供指引。

报告下载>
  • 主办单位: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发展联盟
  • 技术支持电话:022-66371809
  • 版权所有:天津泰达低碳经济促进中心有限公司(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发展联盟秘书处)
  • 京ICP备2020035841号-2
  • 网站管理及技术支持:国家级经开区绿色发展联盟绿色数据中心

绿盟官方信息发布渠道

绿盟最新视点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