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提出“力争二氧化碳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在此目标下,广州需在经济可持续发展基础上不断加快能源转型,承接国家能源革命发展战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目前,广州市面临着能耗高、化石能源占比高、能效低等能源问题,区域综合能源拥有节能降碳、提高能效、负荷削峰等优势,可有效缓解当前问题。但广州区域综合能源发展仍存在法规政策不完善、区域综合能源发展计划缺乏、多行业部门合作存在壁垒、本地资源深挖力度不够等痛点。本文通过对哥本哈根市能源转型及区域供热系统发展的总结,以期对广州区域综合能源规划发展提供借鉴。


一、能源低碳典范——“哥本哈根模式”

(1)问题和计划

1973年的石油危机促使哥本哈根政府开始能源转型,综合能源得到不断发展,最终形成了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相融合的“哥本哈根模式”。2009年,哥本哈根市议会通过《哥本哈根2025气候计划》,提出以减碳为出发点,努力在2025年成为全球首座碳中和首都。此规划在未来能源领域提出:

调整能源结构,优化资源利用

规划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成为发电供热主要来源。具体目标包括区域供暖和制冷实现100%零碳、风能和生物质能发电量超本地需求、有机垃圾完全生物气化。

促进绿色出行,实现能源转换

规划公交运输实现100%零碳,20%-30%轻型车辆和30%-40%重型车辆使用新能源;自行车通勤比例提高至50%。主要举措包括大力推广电力、氢气和生物新能源汽车,重点完成所有公交线路的新能源转换以及打造自行车“高速公路”。

突出政府引领,强化监测管理

政府通过规定新建建筑能源效率指标,征收建筑采暖燃料税等方式降低建筑能耗,并单独列出了与政府部门相关的举措,包括政府建筑能耗降低40%、公务车采用新能源、政府建筑屋顶安装6万平米光伏板等。

(2)成效

目前,哥本哈根已成为世界少有的清洁能源集散地,市区供电主要来自风能和生物质能,且沼气、热泵与太阳能占比稳步上升;市区大力推广区域供热网络,利用热电联产技术为区域供热脱碳,已实现区域供热60%热量均来自生物质、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据最新数据,哥本哈根2019年的碳排量为140万吨,较2005年下降42%,“零排放”计划正稳步推进。


二、综合能源发展案例——哥本哈根区域多元供热系统发展

(1)政策法则规定

1976年,丹麦“电力供应法案”要求丹麦新电力负荷须“全部来自热电联产”,为供热系统应用电厂余热废热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1979年,丹麦颁布世界上第一部供热法,强调提高整体能源效率。自此,丹麦从法律上解决了热电联产的区域推广和并网问题。

(2)财政激励供热网络推广

为促进哥本哈根区域供热网络的推广,丹麦政府规定对所有热电联产项目提供利率2%的优惠贷款,偿还期20年;对所有使用天然气的热电联产电厂,政府给予30%无息贷款,其目的在于鼓励银行、财团对分布式热电联产项目出资融资,积极调动建设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

(3)本地资源禀赋探索

20世纪80年代,丹麦北海发现天然气田,自此丹麦要求新热电联产电厂采用分布式天然气涡轮机,形成“天然气调峰、清洁能源负担基荷”的能源运行模式。哥本哈根深挖本地浅层地热、海上风电、屋面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禀赋,并注重城市余热的回收和废弃物的生物质能转化,这些能源进一步耦合热电联产系统,实现本市“清洁供暖”。

(4)部分协同耦合

哥本哈根的区域供热系统重视来自废弃物、电力部门、工业制冷的余热废热及当地购物中心、污水处理厂的废弃物提供的能源。经过多年发展,哥本哈根供热规划不断注重灵活性,储能部分和与城市多行业(城市市政、工业生产、土地资源、农业部门、科技行业、商业、城市交通)部门展开广泛合作。

哥本哈根经验显示区域供热系统已成为丹麦绿色转型的关键因素,是最低碳、最灵活的能源生产和供应方式之一。


三、对广州综合能源规划发展的启示

(1)将碳中和作为构建城市综合能源发展的重要导向

以“双碳”目标为导向,应积极制定城市区域综合能源发展规划计划,通过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并借助城市更新、绿色交通等契机,深挖城市减碳能力,地理上更注重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发展。

(2)制定法规政策引导激励区域综合能源发展

可结合广州能源发展特点,多维度、多层面出台相关政策法规,通过目标导向、法规政策、财政激励的“组合拳”,引导激励城市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推广发展;在各级各类规划中,重视综合能源规划的编制。

(3)因地制宜充分深挖本区域资源禀赋

应切实探索本地资源禀赋,如天然气、太阳能、氢能、沼气等清洁能源,根据广州自身能源体系特点选择能源耦合形式,发展具有“广州特色”的区域综合能源发展模式。

(4)选取综合能源重点发展片区先行先试

可选取适区域作为综合能源应用的重点片区,通过在重点片区打造一批示范性项目,从而探索出适合广州的区域综合能源模式应用路径,为城市区域综合能源发展积累经验。

(5)区域供能体系注重多行业部门协调合作

应突出“节流”思想,充分协调电、热、气、城市交通等部门,综合能源规划形成贯穿城市各部门的绿色链条,并形成一套多领域部门达成共识的区域性综合能源供应体系方案。




附件:
  • 微信公众号

  • 秘书处微博

无废园区建设指引

进行无废园区建设是我国全面推行绿色发展,实现国家制造强国战略的有力保障。绿盟在中国生态环境部和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的指导下,联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经开区、“11+5”试点城市生态环境局及试点内工业园区管理机构编制了这本建设的实操性指南,为“无废园区”建设提供指引。

报告下载>
  • 主办单位: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发展联盟
  • 技术支持电话:022-66371809
  • 版权所有:天津泰达低碳经济促进中心有限公司(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发展联盟秘书处)
  • 京ICP备2020035841号-2
  • 网站管理及技术支持:国家级经开区绿色发展联盟绿色数据中心

绿盟官方信息发布渠道

绿盟最新视点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