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首批碳达峰试点名单,确定张家口市等25个城市、长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10个园区为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据北极星氢能网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已有10个地区正式出台国家碳达峰试点实施方案,并在氢能领域提出具体的目标和任务。

图片

在发布的政策中涉及氢能的内容如下:

            01           

河北省

《国家碳达峰试点(唐山)实施方案》

推进风光储氢协同发展,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积极构建“风光水火储氢氨”多能互补新能源格局,全力打造绿色产业体系。

推进原材料绿色替代,采用天然气、焦炉气等原料代煤生产氢气用于合成氨、尿素、甲醇等产品制造,从原料消耗方面实现减污降碳。

推进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发展。完善新型电力系统能力与体制建设,建设智能化电力调度运行体系,加快电力调峰、调频和调压等能力建设。

推进氢基竖炉直接还原铁等非高炉炼铁等低碳冶金技术示范,推广铸轧一体化、低温轧制技术等炼钢、轧钢节能减排工艺技术;鼓励钢焦化联产,探索开展氢冶金、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一体化等试点示范;提高高炉炉料球团矿配比,推进富氢碳循环高炉冶炼、高炉“低焦比、高煤比冶炼技术”应用,强化能源管理的信息化、集约化。加快实施装备升级改造项目,提高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积极发展氢能。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发展。制氢环节,充分利用丰富的工业副产氢资源,优化焦炉煤气、化工尾气变压吸附制氢工艺,降低制氢成本,加速推广工业副产氢纯化技术及应用,打造全国工业副产氢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大力开发绿氢,积极利用太阳能、风能等绿能资源,布局光伏制氢、风电制氢等绿电制氢项目。储运环节,提升氢气的储存运输能力,积极发展低温液态、固态、有机氢载体等技术应用,推进高效、智能氢气输送管网的建设和运营,形成多元化氢气储运格局。加氢环节,适度超前布局,加快推进加氢站建设,探索与油、气、电多站合一,并配套高标准休闲驿站的建设模式。鼓励利用现有加油、加气站点网络改扩建加氢设施。用氢环节探索氢能在工业生产、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众多领域的推广应用;积极推动港口、化工园区、示范线路等重点领域氢能重卡氢能叉车、氢能牵引车、氢能船舶的推广应用。到2025年,致力于打造两区两线(海港经济开发区和迁安市两个氢能示范区,迁曹线唐港线两条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线)示范区域,建成加氢站30座以上,推广应用氢燃料电池汽车2000辆以上。到2030年,掌握高效低成本的氢气制取、储运、加注和燃料电池等关键技术,建成加氢站58座以上,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实现加速增长。

合理调控油气消费。持续控制交通领域成品油消费,加快推动交通领域燃料替代,实施以电代油、以氢代油,提升终端燃油产品效能。

逐步采取天然气、焦炉气、绿氢等清洁能源作为原料用于合成氮、尿素、甲醇等产品制造。转变行业用能方式,逐步淘汰燃煤锅炉,推动太阳能、风能、氢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替代。

加大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汽车支持推广力度,推动公路运输工具装备能效水平持续提升。加快氢燃料电池重卡推广应用,夯实氢源基础,建立工业副产氢为主、可再生能源制氢为辅的多元制氢体系,搭建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场景。积极探索油电混合、氢燃料、氨燃料、甲醇等动力船舶应用。推进低碳作业装备应用,加快淘汰老旧港口作业机械,大力推广港作机械和运输装备应用电能、氢能等绿色能源,推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加快船舶受电装置改造,新建码头同步规划、设计和建设岸基供电设施。力争2025年,新增和更新新能源城市公交车比例达100%,唐山港使用电能、氢能等绿色能源的港作机械和车船数量达到50%以上,50%以上码头具备岸电供应能力,港口5万吨及以上专业化泊位(不含危化品泊位)岸电覆盖率达到80%,港口码头岸电设施在满足来港船舶使用需求条件下应接尽接。

在氢能制运加、新能源汽车能效提升等方面,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加快前沿技术谋划布局,有效推动“风光氢储”产业培育和迭代升级,形成创新发展新动力。深入推进电网、光电转换效率提升、氢能、储能等技术装备研发和规模化应用。加快低成本氢气制取、储运、加注和燃料电池等关键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

《国家碳达峰试点(承德)实施方案》

加强氢能战略研究和布局,发挥区位优势,推动与首都北京的氢能跨区域合作,形成“绿电制绿氢,绿氢进北京”的发展格局。

大力发展新能源。立足承德优势产业和优势资源,合理规划布局清洁能源产业,构建“风光氢储”能源体系,形成多元互补、高效稳定的新能源供应体系。建设风、光、水三个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大力推进风电、光电项目建设,充分发挥丰宁抽水蓄能电站储能作用,加快推进电化学储能等储能规模化应用。大力推动氢能与“风光储”耦合发展,重点在丰宁县、围场县规划一批绿电制氢项目,打通氢能“制取—储运—运输—加注—应用”关键技术环节。积极加快清洁能源配套电网项目建设,加快推进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及特高压输变电工程落地,适时谋划启动新的电力输送通道,全力保障我市清洁能源电力送出。

充分利用京津冀地区科研院所创新资源创新发展先进适用技术,加大高炉喷吹富氢(或纯氢)等氢冶金技术研发和相关设施装备攻关力度。

加强传统建材行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提高行业整体能效水平和可再生能源比重,加大绿氢、绿电等清洁能源替代技术推广应用,积极推广窑炉纯低温余热发电、光伏和风电等节能技术应用。

积极扩大电力、氢能、天然气、先进生物液体燃料等新能源、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

稳步推进充电设施、加气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逐步形成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网络化布局。适度超前布局氢能制备、氢燃料电池和加氢设施。

《国家碳达峰试点(张家口)实施方案》

保持成品油消费增速在合理区间,加快推动交通领域燃料替代,实施以电代油、以氢代油等。

拓展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氢能与飞轮储能等多种技术路线应用示范,鼓励数据中心运营企业推进用户侧储能示范项目,推动氢燃料电池替代柴油发电机试验示范。

推动氢能产业化应用。推广“可再生能源+氢能”模式,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全面布局建设绿色制氢基地,立足沽源县风电制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崇礼区风光耦合制氢项目、康保县风电光伏发电综合利用制氢项目等,积极创建规模化的近零碳制氢基地。加大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项目开发力度,推动电解水关键装备本地化和“风光氢”耦合发展,以河北建投、中智天工等公司为依托,开展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技术集成耦合应用示范,打造集中式和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制氢并举的全方位、多元化氢气供应体系,构建绿色制氢与可再生能源发电协同互补发展的创新模式。以自建和合建方式推进加氢站布局,形成规模适度超前、设施先进、智能高效的氢能供应网络,立足本地氢能供应,积极开拓京津冀市场,成为区域绿色氢能供应基地。到2025年,氢能产能争取达到2.5万吨。

以风能、太阳能、氢能、储能为重点,加快布局新能源产业,全力打造现代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加快发展氢能储制运加、燃料电池系统、整车和创新平台等,形成氢能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以吉利整车、极光湾发动机、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等制造为切入点,着力打造以汽车零部件、整车制造为重点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

积极推进河钢集团宣钢公司转型升级,支持张宣高科科技公司实施富氢气体零重整竖炉直接还原氢冶金示范工程。

积极推动电力、氢能、先进生物液体燃料等新能源在交通领域规模化应用,推广氢能商用车等交通运输设施。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换车辆原则上采用新能源汽车,强化引导社会乘用车领域电动化发展;推广清洁燃料重型货运车辆、工程车辆,加快推进氢能源公交线路示范应用,开展氢能物流车示范推广。在场区等短途运输和固定线路运输等场景推广应用新能源重型卡车。到2025年,累计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力争达到1500辆。

加快加氢站布点建设,以加氢站为主、移动加氢车为辅,合理布局加氢设施,支持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服务区、城市主干道和交通枢纽开展加油站、加氢站、充电桩一体化建设,建成一批集运氢、储氢、加氢为一体的示范加氢站。完善高速公路服务区、物流园区充换电、加气等配套设施。打造“氢能城际高速公路”,在京张高速沿线服务区建设加氢站。到2025年,建成加氢站力争达到14座。完善高速公路服务区、物流园区充换电、加气等配套设施。

实施风光氢储多能互补、源网荷储一体化、氢能发电等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

积极打造绿色智慧交通,大型活动运行出租车、公交车应全部使用电动车或氢能车。

       02           

广东省

《国家碳达峰试点(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施方案》

鼓励引进和开发先进氢燃料电池,推进氢燃料电池产业建设,打造形成从电解液、复合聚合物、电解质膜、电池芯、电池壳、电池保护电路、配套充电器到整车电池组产品的一站式能源解决方案产业链。

推行电能、氢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交通工具,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级相关补贴政策,研究制定区级优惠政策,调动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意愿。

加快肇庆高新区内物流配送绿色发展,加速推广大型货车电气化,积极配合省、市氢燃料电池技术在货车运输物流领域的运用。

加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基础科学和机理研究,加强氢能冶金、二氧化碳合成化学品、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等研发,

支持本地企业和院校在氢燃料动力车辆、新能源运输装备和设施设备、LNG和生物质燃料等领域开展应用研究。

    03           

江苏省

《国家碳达峰试点(苏州工业园区)实施方案》

积极探索氢燃料电池的多场景、多领域商业性示范应用。

鼓励企业聚焦光伏、氢能、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开展低碳关键技术示范应用。

《国家碳达峰试点(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方案》

加速氢能产业培育和应用。聚焦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可再生能源制储氢系统装备和燃料电池整车系统等领域,围绕电堆、双极板、膜电极、空气压缩机、氢气循环系统、储氢罐阀等关键零部件,积极引入优质链主类企业。强化氢能领域技术和标准研究,围绕大功率长寿命氢燃料电池和碳纸、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等关键材料创新,加大氢能产业研发平台引培,依托中汽创智、航天晨光等龙头企业,在氢燃料电池系统、整车集成方面打造优势产业链,强化车用大功率金属极板氢燃料电堆研发力度,加速液氢储运等技术研发。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新技术、新车型、新模式的示范应用。

壮大新能源交通规模。积极扩大电力、氢能、天然气等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推动新能源汽车更新换代。

《国家碳达峰试点(盐城)实施方案》

以“风光氢储”一体化融合发展为重点,持续做强风电、光伏两大地标产业,聚力布局氢能、储能两大未来产业,加快建设世界级新能源产业集群,打造世界新能源产业城市名片。

因地制宜推进地热能、海洋能开发利用,加快布局培育储能、氢能等产业发展,鼓励综合能源站建设,支持开展海上风光渔、海上风光氢、海上能源岛等未来能源开发利用示范,开展氨能利用前期研究。

坚持以未来产业开创产业未来,前瞻布局第三代半导体、氢能和新型储能、低空经济等产业新赛道,推动未来产业与新兴产业有效衔接、融合互促。

钢铁行业加强源头控碳,把握钢铁产业布局调整、转型升级、绿色发展趋势,合理合规布局产能,提升行业集中度。实施过程控碳,大力调整工艺结构(非高炉炼铁,提高电炉钢比例)、改善原料结构(提高废钢比和球团比)、优化能源结构(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推行氢冶炼)。

积极扩大电力、氢能等新能源、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低碳化建设,加快推动充(换)电和加氢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绿色、智能、生态化改造。

聚焦“5+2”新兴产业和23条产业链,推动绿色低碳技术攻关,重点开展大功率海上风电机组、新一代高效光伏电池、海上风电直流输电、海上风电耦合制氢、近海漂浮式光伏、节能环保、未来能源、环境治理修复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围绕能源结构优化和能源高效利用,依托盐城市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建立海洋可再生能源领域技术攻关目录,重点突破风能、光能、火电、天然气、氢能、电化学储能等相关技术,加大对风电制氢、漂浮式风电、半直驱风电机组技术等风能利用技术的研发应用,实现风能技术关键材料及核心部件自主可控。

加快先进适用的绿色低碳装备和产品的研发制造及应用推广,强化高效碳捕集、燃料电池、绿色能源制氢等领域前沿技术的超前部署。

针对交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需求,以脱碳减排和节能增效为重点,研发高性能电动、氢燃料电池车船等低碳能源驱动载运装备技术,提升新能源载运工具技术水平。

打造西伏河绿色低碳科创园,建设风电、光伏、氢能、储能、零碳、海洋经济、现代农业等7大科创中心,围绕长柔叶片流固耦合、大功率海上风电整机设计、钙钛矿光伏电池技术、氢燃料电池系统集成、电池管理系统、储能变流器、智能化碳监测、碳汇交易、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海洋信息与技术服务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推动江苏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探索建设海上风电试验场,打造公共研发试验平台,全面开展风电机组整机试验、数字化海上风电场构建、风电制氢、漂浮式光伏、规模化海上风电场智慧运维等技术创新工作,支持争创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风电、光伏发电、氢能等清洁能源的金融支持。

       04           

浙江省

《国家碳达峰试点(杭州)实施方案》

积极探索氢能、地热、水源热泵等新型能源开发利用,不断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

加快氢能布局和应用。积极探索开展海上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依托杭甬“双城记”,探索打通海上绿氢水陆运输通道。依托相关企业引进和培育氢燃料电池及其关键零部件项目,布局绿色制氢、储氢和运氢装备项目。探索氢能示范应用,加快重载货车、工程车辆、特种车辆、冷链物流车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发展以氢燃料电池为动力的内河运输船舶,争取加入浙江省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区(点)和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完善加氢站布局,鼓励利用现有加油(气)、充电以及综合供能服务站等场址实施加氢站改、扩建工程。

推动用户侧储能发展,开展水系电池、液流电池、氢储能新型储能技术示范。

落实推进绿色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做强风电、光伏、储能、氢能等新型能源产业。

《国家碳达峰试点(湖州)实施方案》

鼓励相关企业在安全可控前提下开展氢(内燃机)、氨、非粮食原料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和可再生合成燃料船舶试点。

聚焦可再生能源制氢、电化学储能、CO2化学与生物转化利用等方向,开展新材料、新方法、新机理研究。

依托浙能、天能等优势企业重点研发可再生能源制氢、高压气态和液态储氢、固态储氢、氢燃料电池等核心技术。

加强新能源技术转化,积极部署氢能、储能等领域先进技术。

推进工业控制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白马湖实验室长兴氢能基地、德清县浙工大莫干山研究院、绿色低碳安全储能技术创新中心等“双碳”创新平台建设。聚焦可再生能源、储能、氢能等关键技术领域,鼓励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湖州师范学院等院校创建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到2025年,建设绿色低碳领域市级科技创新平台20家以上,争创省级科技创新平台5家以上。

聚焦氢能、储能、CCUS等领域,加强国际国内合作,依托西塞科学谷,开展低碳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机制创新,举办碳达峰碳中和高端论坛。

以燃料电池及氢能装备为核心,谋划布局氢能产业,推进浙能长广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打造氢能装备产业集聚区,重点在液氢制备、储运、加注和应用的全产业链上攻关示范。

积极发展固态储氢产业,延伸发展氢能产业链。

  0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国家碳达峰试点(克拉玛依)实施方案》

由以油、煤、气等化石能源利用开发为主,向石化能源和氢能、风能、光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转变。

围绕“风光制氢、石化用氢、氢电供能”产业链,提升制氢装备制造能力,建设氢能产业示范园区,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成长速度快、技术较为成熟的氢能领域装备制造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积极争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将氢能装备制造板块落户克拉玛依。拓展氢气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应用空间,推进重油改质、合成氨、合成甲醇等领域氢气应用,不断提升改质原油在石油化工品类中的比重。推进绿氢+精细化工应用示范,积极引导驻市央企由灰氢工艺向绿氢工艺转变,扩大绿氢替代灰氢在化工领域应用规模。加快氢能与数字经济结合,依托氢储能调峰电站一体化项目,推动“风光制氢+数据中心绿色电源”创新应用,探索以氢能为核心的分布式储能供电模式,打造全疆首个纯绿电零碳数据中心。重点建设氢储能调峰电站一体化项目,利用克拉玛依现有发展基础,发展离网供电、绿电冶金,在条件成熟的区域建设“零碳示范区”。

来源:北极星氢能网

附件:
  • 微信公众号

  • 秘书处微博

无废园区建设指引

进行无废园区建设是我国全面推行绿色发展,实现国家制造强国战略的有力保障。绿盟在中国生态环境部和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的指导下,联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经开区、“11+5”试点城市生态环境局及试点内工业园区管理机构编制了这本建设的实操性指南,为“无废园区”建设提供指引。

报告下载>
  • 主办单位: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发展联盟
  • 技术支持电话:022-66371809
  • 版权所有:天津泰达低碳经济促进中心有限公司(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发展联盟秘书处)
  • 京ICP备2020035841号-2
  • 网站管理及技术支持:国家级经开区绿色发展联盟绿色数据中心

绿盟官方信息发布渠道

绿盟最新视点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