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冬奥,这些硬核科技来自国家级经开区!
时间:2022-02-24
随着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各项比赛已经陆续展开。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3000名运动健儿,将在冰雪世界中书写“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运新篇章。
本届冬奥会,“零碳”新技术频出。除了看点十足的精彩赛事,“氢气火炬”、“绿色电力”、“低碳场馆”等亮点让再次成为世界关注中心的北京向世界展示了“零碳冬奥”的实力与魅力。
而在种种高科技的背后,是来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级经开区”)的企业在扮演着关键角色。山东神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的“二氧化碳制冷”技术、国网冀北电力公司的“无人机巡检”、沈阳微控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的“磁悬浮储能飞轮”等“硬核科技”让一批国家级经开区企业大展身手,全面助力绿色冬奥的顺利开展。
科技与艺术之美铸就惊艳开幕
开幕式主火炬以令人惊艳的方式冉冉升起,标志着天津经开区企业SEW中国团队成功完成为冬奥会开幕式提供传动控制整体系统解决方案的光荣任务。从技术支持、生产准备到设备选型,SEW公司本着“绿色奥运,科技奥运,节约办奥运”的精神,为观众呈现了恢弘壮观的立体场景、精准无误的舞台配合。
来源:百度图片
在开幕式中,北京经开区航天企业长征天民总承了火炬展示、五环展示、视频播放等最重要的仪式性表演。参照航天结构设计的一些方法,长征天民为五环研制骨骼——铝合金桁架结构,衣服——LED显示屏,外套——扩散板,最终设计出的五环既呈现了“晶莹剔透”的视觉感受,又能在强风中保持定力。
来源:百度图片
“冰丝带”的二氧化碳制冷黑科技
明水经开区企业山东神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为冬奥速滑馆(又称“冰丝带”)提供了4套14立方CO2桶泵机组制冷设备,实现了真正的“环保制冷”。在绿色环保的基础上,又充分考虑了热量的回收及利用,使“冰丝带”的制冷系统回收的热量可用于制取运动员生活热水,最大程度地提高了能耗综合利用效率。
来源:明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绿色交通为冬奥专列保驾护航
北京经开区的一家企业是“冬奥专列(京张高铁)”的“设计者”之一,经过多年技术攻关,实现了使列车在350公里速度上实现自动驾驶。这在全球是首创,也让京张高铁成为智慧铁路项目的典范。
来源:百度图片
天津经开区企业荣程钢铁集团为大兴机场北线高速公路西延段、京张高铁线路两项重要配套交通工程提供钢铁原材料供应。由其生产的“明星”钢铁产品SWRH82B性能卓越,具有大规格、高强度、塑性好、稳定性优良、盘重大等特点,能成功应用于这两项工程中。两条交通线路将平安护送运动员们到达比赛场地,助力安全冬奥。
来源:泰达服务 TEDA Services
来源:泰达服务 TEDA Services
此外,天津经开区企业嘉信汽车经过60个工作日的日夜奋斗,完成了冬奥滑雪服务车的交付与测试,全力服务北京冬奥。车内备有沙发、桌椅、车内供暖设备,同时采用了内部排风净化系统,保证了工作室内的整体环保排风。
来源:泰达服务 TEDA Services
来源:泰达服务 TEDA Services
科技力量助力智慧冬奥
为向冬奥场馆及赛场提供稳定供电,天津经开区企业用科技力量助力智慧冬奥。国网冀北电力公司通过无人机远程集群化、全自主作业和缺陷智能识别手段,实现无人机自主巡检、规模化应用、从而不间断地对输电线路进行全自动识别检测,智能分析输电线路的安全隐患,进而保障冬奥电力安全。
此外,沈阳经开区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的沈阳微控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也通过提供磁悬浮储能飞轮——氢能源发电车的核心部件,为冬奥会开幕式及比赛提供应急能源保障。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打造冬奥城市会客厅
“打造冬奥城市会客厅,既要擦亮‘面子’,又需要做实做细‘里子’。”张家口经开区本着“以奥运为中心、为百姓谋福利”的规划思路,对五横六纵共 11 条道路进行风貌整治,并开展改建提升绿化工程,赢得了百姓的称赞。此外,张家口经开区也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程度与营商环境,为打造冬奥会客厅打牢基础。
来源:百度图片
延伸阅读
国家级经开区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实体经济的主阵地,近年来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成果也逐步凸显:依据2021年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评价成果,2020年,217家国家级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重为1.4%,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截至2020年末,217家国家级经开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1万家,拥有国家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560家,拥有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8600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08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