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复苏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冲击。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和《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谈判的完成,未来中国经济对世界的贡献和影响力会越来越大。在2020年度国际合作园联席会议上,绿盟邀请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崔凡教授,围绕全球经济形势走向与我国对外经贸形势分析进行了主旨演讲。绿盟秘书处特汇编整理成文字形式以飨读者。


崔凡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海南研究院院长,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崔凡教授的分享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全球价值链发展的盘整期与区域化

2、疫情背景下对我国对外经贸形势的分析

3、“双循环”背景下的改革与开放


01  全球价值链发展的盘整期与区域化

虽然“逆全球化”这种说法从近几年才兴起,但是从相关数据上看,全球化很多指标实际上在2008年的时候就开始不再上升了,特别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有一个大幅下降,后面有所反弹波动,波动之后都没有超过2008年之前的高点,上升趋势金融危机之后已经停下来。所以说这是一个全球化或者全球价值链盘整期。

在盘整期这段时间里面,全球价值链越来越呈现出区域化特征。经过这十几年,全球价值链形态越来越明显趋向于区域化,在本世纪初是三区域四中心,欧洲价值链以德国为中心,美洲价值链以美国,亚洲价值链是中国和日本为中心,但近年来,越来越趋向于三区域三中心,亚洲价值链更加明显以中国为中心。

全球化盘整期结合中国情况来看,下图更加能够说明一些问题,蓝线是全球的出口贸易跟GDP的比值,即出口依存度,2008年达到高点基本上25%左右。在之后下降到2019年的数据是21%多一点,外贸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长速度这样一个以前长期的规律,在金融危机之后被打破了,目前看出口依存度已经比最高的点已经下降了约四个百分点。

全球的货物贸易出口依存度在2008年以后呈现下降趋势,中国的出口依存度在2006年达到35%的最高点,之后大幅下降,2019年为约17%。一方面是由于全球整体的出口依存度下降,更重要的是由于中国的经济体量占世界经济比重加大,导致外贸依存度下降。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也是关税壁垒最低的主要经济体之一,而其出口依存度在2019年不到8%,也就是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的出口依存度在今后一段时间还要下降。

从上述情况总结出全球经贸发展三个趋势:

趋势1:世界出口与GDP比值在短期内难以走出盘整期。也就是说全球化目前在寻找新的突破口,但是可以看到一些新的特征,例如2019年年初的世界经济论坛主题是全球化4.0。全球化4.0是一种以跨境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为特征的,基于数字经济发展的全球化新阶段,目前在孕育之中。新的全球化受到很多制度约束,全球数据流动制度目前难以协调,但是在寻求突破口。

趋势2:中国的出口依存度可能会进一步下降。这个下降并不表示中国外贸不重要。中国外贸很重要,但是中国内贸和外贸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发生一些新的变化,外贸进一步发展的动能在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原先最重要的根本优势是便宜劳动力优势,随着工资水平上升,这个优势会转变成大市场优势。大市场变成中国外贸重要的优势来源。国内大市场不仅有利于进口,也有利于规模经济型产业的出口。内需优势可以转化为出口动能,例如我们的通讯设备、高铁等产业。

趋势3:中美经贸关系趋向于横向化。中国和美国传统上是纵向国际分工关系,随着中国经济根本优势变化,中国的国内市场体量变大,中美之间经贸关系会日益从纵向国际分工关系向横向国际分工关系变化。类似美国和欧盟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关系一样,中美越来越多的贸易将由原来纵向贸易转向为横向贸易,但很长时间将呈现纵横交错状态。外资从纵向外资转向为横向外资,纵向外资主要是劳动力成本节约型外资,横向外资是市场寻求性外资。纵向贸易向横向贸易转化,纵向投资向横向投资转化,这是一个长期的趋势。中美之间横向化关系,也就伴随着产业内的竞争加剧,包括产业内摩擦增多,这个是难以避免的。但与此同时,双方在环保、劳工、知识产权保护程度、投资保护程度等领域的立场有可能接近,存在国际谈判空间扩大的可能性。


02  疫情背景下对我国对外经贸形势的分析

11月,我国外贸进出口3.09万亿元,增长7.8%。从前11个月来看,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9.04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1.8%。外贸形势有趋于稳定并向好的迹象。部分宅经济产品出口强劲,而且存在订单回流现象。出口的复苏使得近期出口物流费用上涨、人民币汇率上涨。

中国利用外资流量规模持续增长,外资研发中心、地区总部引进情况良好,但也要防止对外投资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过快外移从而产生产业空心化的风险。

中国外资流量在国内疫情高峰期过后,逐渐回稳。第一季度下降10.8%,前四个月下降6.1%;前五个月下降3.8%,前六个月下降1.3%。前十个月增长6.4%(美元3.9%)。前十一个月增长6.3%(美元4.1%)。前十一个月以美元计算的实际利用外资额已经超过2017年的年增长幅度。2020年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以美元计算很有可能是“十三五”增长最快的一年。

存量外资主要是结构性调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例如三星撤走手机装配产业,但在西安投资生产存储芯片, 是三星在海外最大的投资项目,目前累计已经投资256亿美元。

个别跨国公司撤走研发中心的例子值得高度重视,但今年研发中心引进情况良好。上海市引进了十余家外资研发中心。

我国大市场与产业链配套优势明显,但要警惕劳动密集型产业外移出现连根拔起、跳跃性转移现象。

当前对外经贸形势稳定向好,但2021年的境外经济形势和疫情发展仍有不确定性,经济复苏的基础还有待进一步夯实。“六稳六保”工作不能放松。


03  “双循环”背景下的改革与开放

崔凡教授指出,我们要对今后外资外贸形势有信心,双循环战略紧紧抓住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是在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中长期经济发展一个很好的指导性战略。

双循环战略虽然是当前特殊经济下提出来的,但恰好是顺应中国经济竞争优势根本变化的一个长期性战略。大市场优势今后会越来越明显。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内循环促外循环,内外循环相互促进是长期战略。

双循环不是一个往回缩的保守战略,是一个积极战略。在双循环战略下,内需和外需之间不完全是相互替代关系。有的时候可以有互补性,尤其庞大的国内市场可以支撑一些企业的发展,给其提供规模经济优势,从而加强其国际竞争力。吸引外资方面,庞大国内市场使外资可以中国为生产基地,不但供应中国国内市场,而且以此为基地供应周边市场。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使得中国向规模经济型产业发展。规模经济型产业固定成本投入高,研发成本投入高,具有学习效应和网络效应,往往也是创新型产业。从长期看,创新型产业优势将是中国国际竞争的新优势。双循环战略有助于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

双循环战略不是一个封闭性战略,而是一个开放性战略,强调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要建立一个封闭的国内大循环,而是以国内大循环作为发挥中国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基础,更好更强地融入外循环。

所以对于双循环来说,内循环根本就是改革,包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现在提到需求侧管理和改革,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充分地挖掘内需,更加巩固我们的这个大市场优势。而外循环的根本是开放,是制度型开放。所以,双循环战略本身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政策方针的延续,只不过在新的形势下有新的特征。


附件:
  • 微信公众号

  • 秘书处微博

无废园区建设指引

进行无废园区建设是我国全面推行绿色发展,实现国家制造强国战略的有力保障。绿盟在中国生态环境部和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的指导下,联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经开区、“11+5”试点城市生态环境局及试点内工业园区管理机构编制了这本建设的实操性指南,为“无废园区”建设提供指引。

报告下载>
  • 主办单位: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发展联盟
  • 技术支持电话:022-66371809
  • 版权所有:天津泰达低碳经济促进中心有限公司(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发展联盟秘书处)
  • 京ICP备2020035841号-2
  • 网站管理及技术支持:国家级经开区绿色发展联盟绿色数据中心

绿盟官方信息发布渠道

绿盟最新视点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