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麒敏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

上一期,绿盟与各位读者分享了关于气候投融资国际市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进程,以及“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规划,本期将对以下内容进行回顾:

1. 碳中和的过程与阶段

2. 五方面入手实现碳中和

3. 产业园区碳达峰实施路径

4. 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投资分析

5. 四点建议

 

01碳中和的过程与阶段

从论证和支撑的角度来看,在2025年到2027年将会迎来一个相对短暂的峰值平台期,此后可能要进入快速的下降阶段。据目前预测,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大概有三个阶段需要跨越:

第一阶段  从现在开始到2035年前,是一个碳达峰前后的平台期,排放总量可能会出现一个缓慢上升、稳中有降的过程。

第二阶段  在2030年至2035年,我国的碳排放将快速的进入一个下降通道,可称之为深度脱碳或者深度减排阶段,并持续到2045年左右。

第三阶段  2045年到2060年前是碳中和阶段。在这个阶段,整个能源系统开始进入近零排放,并且在2060年左右还要实现负排放。

其中,第二阶段每年的二氧化碳平均减排量预测将达到3~5亿吨。这大致相当于现在英国整个国家的排放总量。因此,该阶段转型速度非常快,特别是到2040年至2045年之间,我国的电力行业就要实现近零排放。对整个电力行业来说,现在还处于呈现高碳特征的阶段,按照既定目标实现这么快的转型,影响将是非常巨大的。

而在第三阶段,还需要为工业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以及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抵消腾出一定的空间。因此,碳中和对我国未来发展蕴含着非常巨大的影响,特别是上文提到的能源系统方面的变革,习近平总书记称之为“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革命”这个词语就能够体现出变化和转型的重大。

我国现在的化石能源应用比例约为总量的80%,未来这个结构数据非常大的概率会颠倒过来,非化石能源将占到80%左右。

 

02 五方面入手实现碳中和

实现碳中和,主要从5个方面入手:

路径1  可持续能源消费:通过能效提升、结构变革、城市规划和生活方式改变,在维持较高生活水平的同时,实现终端部门可持续能源消费。

路径2  电力部门脱碳:通过逐步淘汰常规燃煤发电,快速增加以可再生能源为主,核能和碳捕集、利用和封存为辅的多样化技术组合发电量,实现电力部门脱碳。

路径3  终端用能部门电气化:通过增加电动汽车的普及,促进某些工业部门(如钢铁、化工和玻璃)以电产热,以及加速建筑供暖和热水供应的电气化,实现终端用能部门的电气化。

路径4  非电力燃料低碳转换:在电气化不具可行性的情况下,工业(作为燃料或原料)和交通(如长途货运、航运和航空)部门改用氢气和生物燃料、合成燃料等。

路径5  负排放技术:将碳封存在自然系统中(如植树造林和增加土壤含碳量),或通过二氧化碳清除技术,抵消主要来自交通和工业部门的残留碳排放,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从目前来看,以上这些方法可能会工业、电力、建筑、交通等行业有不同程度的应用。从预期来看,在降低直接排放方面,未来或许会取得一个非常大的发展。

微信截图_20210220110836.png


03 产业园区碳达峰实施路径

一、煤炭消费达峰和减量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未来的核心之一就是煤炭消费的达峰以及减量化。具体涉及到的几个领域分别为:

第一,工业和民用散煤,其中国家级经开区涉及较多的是工业领域的煤炭使用。

第二,火电,即燃煤发电未来的发展情况。

第三个,工业燃煤,主要指锅炉等的燃料替代进程,在未来也会持续加速。

因此,能源技术的创新和跃迁式的变革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氢能、生物燃料、CCUS、核能等、特别是储能,在电网级储能规模上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利用进程的推动,特别是进一步的高渗透率、高比例的消纳,将会依赖于整个能源系统的体系性调整。不仅是新能源的发展,而是整个系统布局随之发生变化,通过灵活发电、改进电网基础设施、需求侧响应以及部署储能技术来实现。

微信截图_20210220110852.png 

二、新基建投资:

这些能源的改革在未来会带来很多发展机遇,特别是在耗能相对比较集中的产业园区。例如“新基建”,包括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等。这些发展在未来会经历两重效应:一是技术本身会带来效率的改进,在技术应用单位自身得到优化的同时,还会使产业上下游得到优化整合,改变生产和消费的形态,带来减排效应。二是新基建本身也带来了很多需求,特别是能源消费方面的需求,比如大数据中心的耗能增长就非常快,所以同样也会带来一些增耗效益。

这两个效应叠加起来,从短期来看排放会相应有所增加,但到“十四五” “十五五”的后期以及未来,将会带来非常大的减排效应。因此,总体上还是建议重视新基建的投资,以及进一步严格其绿色低碳的标准。

三、工业绿色转型

现在的工业领域整体排放量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65%~70%左右,随着工业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到2050年左右会在2015年的基础上降低约90%的排放量。对此可总结成6点建议:

①    建设现代化工业体系,加速工业数字化进程,对制造业进行结构调整;

②    控制工业能源需求的总体规模并降低碳强度;

③    通过能效提高、材料替代和循环经济等途径降低能源需求;

④    通过数字化转型以及从化石燃料转向电力,持续提高工业电气化水平;

⑤    对于难以实现电气化的设施,以绿氢或生物质能替代化石燃料;

⑥    在产生高浓度二氧化碳的设施中应用CCUS。

 

04 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投资分析

据预测,到本世纪中叶即2060年左右,碳中和新增的投资将高达139万亿,这个数据占到当前GDP的3.5%左右。而现在,我国国家财政用于气候变化领域的大致口径在470亿左右,与每年3.5万亿的需求相比差距是非常巨大的,因此非常需要撬动社会资本的进入。

最近,生态环境部也与国家发改委、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共同推出了期货投资试点,要在“十四五”加大力度推动地方试点、示范项目开发、机构响应这样一个广泛参与、系统性的布局。金融领域也对此频频发声,比如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最近几次讲话当中,大篇幅的提到碳中和对绿色金融标准等相关金融监管、宏观政策方面的重要影响。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也制定了一个非常有雄心的发展战略:2025年实现气候融资比重达到50%。

另外,在“十四五”阶段,还需要快速的推动排放权交易的发展和实施。现在是以电力行业为突破口,接下来重要的高耗能行业都会陆续的进入实施阶段,如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等等。逐渐形成一个多行业交易,流动性更好的市场,更便利于碳价格的发现以对及行业排放总量的管理。碳排放交易的业务、控排企业等将会与金融机构产生越来越多的互动,使得从交易、融资以及一些支撑性的工具开发上,都会产生长足的进步。

微信截图_20210220110945.png 


05 四点建议

①     制定实施具有引领性的达峰行动方案,提出碳中和智慧园区建设的路线图。

②     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融合、创新,注重运用经济政策、投融资、市场交易等手段。

③     推动低碳技术和模式创新,实现绿色和数字经济双轮驱动,推动主导产业向中高端发展。

④     推动零碳微电网、光储充厂房、绿氢生产、CCUS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附件:
  • 微信公众号

  • 秘书处微博

无废园区建设指引

进行无废园区建设是我国全面推行绿色发展,实现国家制造强国战略的有力保障。绿盟在中国生态环境部和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的指导下,联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经开区、“11+5”试点城市生态环境局及试点内工业园区管理机构编制了这本建设的实操性指南,为“无废园区”建设提供指引。

报告下载>
  • 主办单位: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发展联盟
  • 技术支持电话:022-66371809
  • 版权所有:天津泰达低碳经济促进中心有限公司(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发展联盟秘书处)
  • 京ICP备2020035841号-2
  • 网站管理及技术支持:国家级经开区绿色发展联盟绿色数据中心

绿盟官方信息发布渠道

绿盟最新视点交流平台